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

白熾燈名詞詳解



    白熾燈又稱鎢絲燈、燈泡,是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,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泡殼http://www.tcce.tw泡殼的電光源。由電流通過燈絲加熱至白熾狀態產生光的一種光源。是最早出現的電燈,用耐熱玻璃制成泡殼,內裝鎢絲。泡殼內抽去空氣,以免燈絲氧化,或再充入惰性氣體(如氬),減少鎢絲受熱蒸發。因燈絲所耗電能僅一小部分轉為可見光,故發光效率低,一般為10~15流/瓦。但制造方便,成本低,啟動快,線路簡單,現仍大量采用。

   十九世紀後半葉,人們開始試制用電流加熱真空中燈絲的白熾電燈泡。1879年,美國的T.A.愛迪生制成了碳化纖維(即碳絲)白熾燈,率先將電光源送入家庭。1907年,A.賈斯脫發明拉制鎢絲,制成鎢絲白熾燈。隨後不久,美國的I.朗繆爾發明螺旋鎢絲,並在玻殼內充入氮,以抑制鎢絲的揮發。

   1915年發展到充入氬氮混合氣。1912年,日本的三浦順一為使燈絲和氣體的接觸面盡量減小,將鎢絲從單螺旋發展成雙螺旋,發光效率有很大提高。1935年,法國的A.克洛德在燈泡內充入氪氣、氙氣,進一步提高了發光效率。1959年,美國在白熾燈的基礎上發展了體積和光衰極小的鹵鎢燈。白熾燈的發展史是提高燈泡發光效率的曆史。白熾燈生產的效率也提高得很快。80年代,普通白熾燈高速生產線的產量已達8000只/小時,並已采用計算機進行質量控制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