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13日星期日

對接上海自貿區建設 推進江陰港口經濟優化發展



8月22日,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中料架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,這是十八大之後,我國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、實施積極主動對外開放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。也標志著長三角、乃至中國的開發開放新棋局正在徐徐展開。上海自貿區建設,給江陰港帶來了什麼新機遇,江陰港承接輻射的優勢在哪裡,下階段應堆高機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應對,這一連串的問題已成為影響江陰港未來發展的繞不開的話題。

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涵蓋了上海市外高橋(600648)保稅區、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、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,規劃面積28。78平方公裡。根據《京都公約》,自由貿易區是指在一國的部分領土內,運入的任何貨物就進口關稅及其他各稅而言,被認為在關境以外,並免於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制度。目前來看,上海自貿區與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區仍有一定區別,與我國現有的保稅倉庫、保稅物流中心、保稅(港)區、出口加工區、綜合保稅區等同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,將給予更優惠的政策、更大的開放度,是綜合保稅區的“升級版”。

  雖然最終方案還未公布,但上海自貿區建設將在金融、稅收、貿易、政府管理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變革卻是毋庸置疑的。據了解,和國內目前的各類保稅區相比,上海自貿區將擁有更大的貿易自由及投資便利性,有利於促進區域國際投資、金融、貿易、物流航運的發展,並為上海及周邊地區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。

  憑借良好堆高機的資源優勢、區位優勢和持續多年的快速發展,江陰港於“十一五”末提前完成“億噸大港、百萬標箱”目標,初步奠定了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港的地位。進入“十二五”,受土地、水域、物料架岸線等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、城市發展等方面的限制,港口單純依靠擴張規模提升能力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維系。處於轉型優化關鍵期的江陰港,正面臨宏觀經濟不景氣、岸線資源緊缺、港口經濟增速放緩等一系列制約發展的難題和困擾。上海自貿區建設正好為江陰港“破困而出”創造了發展良機,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空間,對江陰港口轉型具有積極意義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